在察哈尔部的营帐内,气氛凝重而紧张。布日哈图,这位“全蒙古的太师”面色沉肃,此刻正盯着面前的林丹巴图尔,眉头紧锁,似乎正在思考着什么重大的问题。他的眼神深邃而坚定,仿佛能够洞察林丹巴图尔的内心。

林丹巴图尔,察哈尔部命中注定的大汗,虽然年纪尚小,但此刻却已经有了些大汗的模样。他虽然有些泄气,但闪动的目光说明他并不甘心,因此故意说了一番泄气话,然后静静等待着布日哈图的决策。

林丹巴图尔知道,面前这位智勇双全的太师便是察哈尔全部的希望,所有不甘屈服的蒙古人,命运都掌握在他的手中。

布日哈图终于开口了,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林丹台吉,我仔细分析了当前的局势。明军来势汹汹,兵力雄厚,补给充足。而我们察哈尔部虽然英勇善战,但在兵力上仍是无法与明军及其仆从军相比的。

更别说,我们更大的困局是完全打不起消耗战——大明有亿兆人丁,就算前线不胜,他们这六万大军逐渐消耗殆尽,可那又如何?死了六万,那便再来六万,无穷无尽。故我们正面与明军交战,即便有一时之胜,也断无长期之胜。”

林丹巴图尔听后,面色凝重地点了点头。他深知布日哈图所言非虚,察哈尔部已经陷入了困境。这其中的道理,早在去年布日哈图出兵甘肃前就分析给他听过。简单来说就是,明朝的优势在于几近无穷的人口。多年前的明廷难以发挥这一优势,原因是他们财政困难。

然而自从高拱、高务实伯侄先后当政,明廷逐渐扭转了这一局面。尤其是高务实出任明廷户部尚书以来,明军以肉眼可见速度很快补上了财政短板,因此即便高务实当初北伐并未采用什么奇计妙策,依然迫使察哈尔部只能排除万难,冒死西迁。

当时布日哈图就告诉他,出兵甘肃并不是为了反攻明朝,而只是稍稍打乱明军西征的步伐,将他们的西征尽可能往后拖延。事实证明,太师又是对的,明军的西征至少被拖延了半年,甚至可能拖延了一年时间。

然而即便如此,绝对实力的绝对差距仍是不容质疑的。拖延只是拖延,并不会改变时局的最终走向。

林丹巴图尔小脸铁青,他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但他依然有一种期待——既然太师算准了一切,那他就应该对今天的局面有所预计。所以,他也应该有所措置才对。

果然不出林丹巴图尔所料,布日哈图没有多等,很快继续说道:“然而,直接放弃作战向西逃跑也并非上策。我们的军队中,除了察哈尔本部蒙军之外,还有在叶尔羌招募的仆从军,以及收拢的瓦剌败军。这些部队的忠诚度难以保证,若我们察哈尔军逃跑,他们可能会士气崩溃,甚至投降明军,对我们察哈尔本部发动反叛。”

林丹巴图尔听后,心中不禁一紧。他明白,布日哈图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这些仆从军和瓦剌败军虽然暂时归顺了察哈尔部,但他们的忠诚度确实难以保证。

叶尔羌是被察哈尔军事征服的,并且那次征服在叶尔羌人看来明显有突然袭击的感觉,因此叶尔羌本地人并不心服。加上察哈尔与叶尔羌zj信仰也不同,就更加加深了这种潜在的矛盾。

如今察哈尔军力强势,叶尔羌仆从军自然不敢造次,但如果察哈尔面对明军一枪不发转身就跑,叶尔羌仆从军还会老老实实跟着察哈尔蒙军撤离吗?恐怕他们反而更愿意选择就地投靠来袭的明军,甚至为了抬高身价而对察哈尔军反戈一击。

至于瓦剌残部,情况也不甚妙。他们的确有万余可战之兵,但他们的部落此刻应该大多已经落入明军之手——听说已经被分配给了额尔德木图,这一次则可能由博硕克图来看管。

总之不论如何,他们的部落、家族应该都在明军手中,除非他们能完全抛弃这些,否则就一定有不少人希望与明军讲和,然后回到自己的部落。

布日哈图和他说过,跟这种人谈蒙古人的荣耀是没有意义的。甚至从源流来看,他们也不算纯正的蒙古人——瓦剌的源流是成吉思汗早期征服的部落,后来算作蒙古罢了。而且瓦剌还有个大问题,他们四部现在的首领也都不是黄金家族出身,很难想象他们会在乎什么“蒙古荣耀”。

更何况,黄金家族拥有的土默特不也臣服大明了吗?还有鄂尔多斯部,人家可是济农,是全蒙古的副汗,不也臣服大明了?土默特和鄂尔多斯都能臣服,他们瓦剌有什么心理负担?打不过就加入,这在草原上并不丢人。

两人各自陷入了沉思,其他与会将领更不敢多言,营帐内只有烛火的噼啪声在回荡。过了许久,布日哈图终于打破了沉默:“我有一个计划,或许可以为我们争取一线生机。”

包括林丹巴图尔在内的所有人都瞬间向他投去目光。布日哈图面色平静,走到地图前,指着上面的位置详细解释起来:“我们可以派少量察哈尔部骑兵监督叶尔羌军与瓦剌残部去抵抗和消耗明军。

叶尔羌军人多势众,可以让他们去抵抗明军北线主力刘綎部;而瓦剌残部虽然人少,但勇猛善战,可以让他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