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政策(第2/3页)
章节报错
然而,王台在哈达称“万汗”时,光是哈达一部,就占有敕书约700道——这是什么意思?“天下三分有其二”吗?几乎就要开始吃独食了!
叶赫部的实力此时已经不比哈达弱,但叶赫只有一百多道敕书,这怎么能忍?换了谁取代清佳砮和杨吉砮,都不得不和哈达部大打出手不是?
但这只是叶赫与哈达必然开打的原因,还没有把蒙古人插手的原因说清楚。
蒙古人为什么要介入这档子事?打开地图一看就知道:叶赫部正巧介于蒙古与哈达的中间,把他们给分开了,所以蒙古人想要通过取得哈达部的同意,使用哈达部的敕书与大明进行马市交易是很困难的,蒙古人最好、最省事的办法就是走叶赫部的“门路”。
但叶赫手中的敕书有限,连自家使用都不够,怎么“租”给蒙古?哈达那边的敕书倒是有多,但又给不到蒙古人手里,再说哈达部此前仗着大明的关照,心气比较高,敕书的“租金”收得也不是太合理——简单的说就是贵,所以蒙古人也不太乐意去走哈达这条路子。
那怎么办?有两个主意:第一个主意简单粗暴,直接打服叶赫,然后打着叶赫的幌子跟大明互市。
这个办法看起来似乎很儿戏,但其实是完全可行的——现在的朵颜三卫早就不是以前的兀良哈三卫了,但照样打着旧时的幌子和大明时不时互市一下,大明一直都是装作不知道的——大明也不蠢,你总是不跟人互市,人家活不下去了就只能来抢,那是平白无故给自己找麻烦。
所以在大明这边来看,谁来互市不重要,重要的是控制互市的规模和次数,既要让人能勉强活下去,又不能让人活得太好。
当然高务实是不同意这个观点的,他在宣大那边通过互市控制土默特的时候,根本就不是靠着这些,他是靠着强大的经济实力直接影响土默特的生死来达成目的。
只不过,这个法子对“本钱”的要求很高,辽东这边在京华没有大举进入之前,的确是做不到的。就好比后世有一个“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帝国”,那个国家可以搜刮全球,但“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不是谁都可以做的,需要极其强大的本钱才行。
辽东这边的官市,其本钱在高务实眼里,那是远远不够看。
“若开办马市贸易,必先物色入市者。”汉族方面自不必细说,朝廷拨款给管理马政的机构太仆寺,向广宁、开原等马市发放购买马匹所用资金,规模一般是白银数万两,最高达十万两或二十万两。
也就是说,辽东这边的本钱,最高的时候也就是二十万两。
二十万两看似是很大一笔钱——如果拿来买粮食,的确不少,这个早就算过,不必细说了。但实际上,二十万两如果单单用于买马,那就不多了——也就一万匹马而已。
虽说一万匹马倒也不是小数目,但倘若和如今的宣大那边相比,这个数目就不够看了,因为光是宣、大、山西三镇,去年从土默特、鄂尔多斯两部手中买入的马匹就高达三万七千匹之多!
这还没算牛羊,如果把牛羊等也算进去,那么辽东这边的规模……真的只配吃屁。
所以简单的说就是制度有问题,导致实际贸易量根本达不到需求贸易量的标准,于是女真也好、东部蒙古也罢,都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得急不可耐,为了争夺大明批准的那点贸易量,不得不你打我、我打你,狗脑子都打出来了。
拿敕书控制贸易额度,进而控制女真人之间的实力差,这个主意并非没脑子,只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之中太容易“跑调”,很多时候一个弄不好就把自己也给拖下水了——比如哈达部这次的挨打,原历史中就把大明给拖下了水,逼得时任辽抚(先李松,后顾养谦)和李成梁不得不直接出手打压叶赫,甚至到最后直接出兵进攻叶赫。
当时的李成梁还是有实力的,的确也把叶赫给打服了,不过那又导致了连环变数,比如叶赫先把哈达给打崩,使得哈达的实力始终没有恢复过来,而李成梁又转头把叶赫基本打崩,导致努尔哈赤趁机发展,结果后来又把叶赫的“九部联军”给打崩——这个时候的辽东局势就已经不可控了。
其实叶赫当时搞九部联军,就是因为叶赫发现自己挨了大明一顿胖揍之后,原先的小老弟努尔哈赤居然坐大了,看起来有取代自己的趋势,为了保住“女真之主”的位置,不得不跟努尔哈赤见个真章。
这件事恰好出在大明在跟日本打抗倭援朝的时期(万历二十一年),辽东方面对此根本就有心无力,只能眼睁睁看着双方经由一场古勒山之战导致实力扭转。
那一战,努尔哈赤在古勒山(后世辽宁新宾县上夹乡古楼村西北)一带,大败海西女真叶赫等九部联军,此战是女真各部统一战争史上的转折点。它打破了女真九部军事联盟,改变了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的力量对比,表明女真力量的核心开始由海西而转为建州。
而更糟糕的是,这时候大明刚刚陷入朝鲜泥潭,前前后后打了七八年,等打完回头一看辽东……哦豁,努尔哈赤已经控制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