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进去的速度不算快,谢行俭偷偷伸过黑压压的人头往前瞄了一眼。

见礼房门外,一边站着一排冷脸衙役,门口放着张桌子,桌子上堆着一叠厚厚的纸,四名文房书吏看一眼考生的文籍,询问几句便在一堆纸中找出相对应考生的拓板文籍。

一应信息对的上,人也没错,还要检查衣服和考篮是否有夹带,完了才会放人进去。

进去后还要等待,五名一起作保的考生分一小队,由做保禀生带领着前去衙门提前准备好的圣人牌坊处叩拜,之后由文房的主事唱座位分布名单。

谢行俭发现,只要是同一个禀生作保的,座位都不会排在一起。

像他和林邵白几个,他在北面一街号房32号,林邵白在78号,而赵广慎直接被排到东三条街。

号房设在礼房的永巷街里,长长的巷街一眼望不到头,左右两边立着一间间小屋。

谢行俭寻着数字找到自己的位置,号房没有门,直接敞开的着,地面上湿漉漉的,有些拐角还布满斑斑青苔。

里面立着一张桌子,一个背靠椅,旁边放着一块黑不溜秋的布。

布捏起来感觉皱巴巴的,想必是用了很多次都没洗过,谢行俭也没嫌弃,拿起布认认真真的擦拭桌椅。

擦拭干净后,他取出考篮里的一应笔墨用品,就着号房里提前准备的清水开始研墨。

不一会儿,学官大喝一声,“乙亥年二月县试第一场,开考——”

伴随着锣鼓声,站在门外的县令上前撕掉蜡封的信条,取出考卷,吩咐书吏一一发给考生。

考卷发到手后不能立马写字,得需要等考场考生都拿到了考卷才可以下笔。

这和上辈子考试差不多嘛,谢行俭暗想,他的位置靠前,要等全部发完得要等上一小会儿。

他对面坐着一位十七八岁左右的少年,拿到试卷后就手撑着脸颊望着天空发呆,谢行俭扫了一眼便收回眼线。

转头一边接着研墨,一边眼睛盯着桌面的考题认真思索起来。

在他眼里,考场时间宝贵的如同金子,他可不想浪费一分一毫,既然不准下笔,那他就用眼睛看。

又一声锣鼓叮咚,考生们纷纷开始研墨的研墨,翻卷的翻卷,一时间考场内只听的哗啦啦直响。

谢行俭翻开剩下的考卷,他不着急动笔,仔仔细细的阅读一遍考题后,见考卷上没有出现漏印错印的,这才在考卷抬头填上自己的姓名,三代户籍信息等。

县试第一场题目不难,考卷分四份,墨义、帖经、经义各占一份,剩下一份是草稿纸。

草稿纸上也要誊写考生信息,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后期学官检查是否作弊或者补录生员用的。

一般考生都会先在草稿纸上书写一遍,捋顺文章的思路后再仔细的誊写到考卷上。

因此很多学官都会查看考生的草稿纸,一旦和(本章未完,请翻页)

ww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