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自来水的构想(第1/2页)
章节报错
第一百六十七章自来水的构想
“赵县长,您看能不能用竹管啊,这山上多的是竹子呢。”张淑珍就马上插嘴说,“只要把竹子里面的竹节打通,流量比钢管还要大,又不用花钱。”
赵政策眼神一亮,马上点了点头。
“可是竹管容易坏,被老鼠什么的一啃,更加没用。”老王就皱着眉头说。
“我看行。”赵政策马上说,“可以考虑用薄膜把竹管包起来,然后在上面盖一层土,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顿了顿,赵政策接着说:“薄膜和铁丝等问题我来解决,人工问题淑珍同志想办法,技术问题就交给老王和老李了。争取花两个月的时间,先把泉水都引到山脚下,初步解决饮水问题。然后我们再来考虑怎么把水都送到各家各户去,让每个村民在家里就能够喝到自来水。”
“赵县长,您真厉害,一来就帮我们解决问题了。”张淑珍很是感激地说,“喝上自来水是我们不敢想的,只要能有口水喝,多走点路都可以,我们农村人有的是力气。”
“别这么说嘛,只要经济发展起来了,农村并不一定就比城里差。”赵政策呵呵一笑,“一切都有可能嘛,何况只是一个自来水呢。我们这个小水库就是个天然的高水塔,我相信技术上面都不是什么大问题,最主要是资金问题,这要一步一步来。”
下山比上山要轻松多了,一路勘察下来,顺便就把管路的线路问题给定了个大概。
“赵县长,我可真服您了。”老王恭维着,“还真没见过您这样真心为老百姓办实事的领导,都跑到山顶上来了,这大热天,室内温度都有三十多度。”
“是啊,没说的。”老李也感叹着,“这个工程我和老王一定尽心尽力做好,不然也对不起赵县长您了。”
“嗯,那就麻烦两位了。”赵政策呵呵一笑,“我会给你们局长打个招呼的,这两个月你们就专门驻扎在井头乡了。关于下乡补助问题,暂时就定在十块钱一天吧。”
“感谢赵县长关心。”两个人都很高兴,每天十块钱补助,那可是一笔不少的收入啊,跟着这个年轻的领导一起做事情,虽然累点,看来也还算划算的。
“呵呵。”赵政策摆了摆手,说:“我们需要雷锋,但也不能够让雷锋同志吃亏嘛。”
“赵县长您说话就是理论水平高,还能够充分联系实际。”张淑珍很是感动地说,“这些年打井的事情我没少向领导反映,自己都不抱什么希望了。上次座谈会上我也就是随口一说,没想到比我预想中的还要好很多。”
“淑珍同志啊,千万别这么说,这都是我们这些党员干部应该做的。”赵政策摆了摆手,“淑珍同志才是个能人啊,不但自己办起了食品加工厂,而且还不忘带动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是个好同志哪。”
张淑珍的脸红了红,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也就小打小闹,混口饭吃。”
“现在小打小闹好。”赵政策若有所指地说,“先把制造糖果的技术掌握透彻,不急着扩大生产,等到明年,就会好很多的。”
张淑珍一听,表情有些疑惑,可看了旁边还有两个技术人员,就强行忍住了,没有继续问下去,这个赵副县长是话里有话啊。
“好啦,我们就先回县里了,老李和老王,就麻烦明天开始搬行李过来吧。”赵政策就笑着说,“淑珍同志可要把我们的专家招待好,别亏待了两位老同志。”
“那怎么行呢,您大老远跑来,怎么也要吃了中饭才走。”张淑珍就急了,一把拉住了赵政策的衣袖。
老李和老王偷笑不已,拿眼神往这边瞧,看赵政策怎么应付。
“好吧,那就简单点啊。”赵政策苦笑着摇了摇头,这要是和女同志拉拉扯扯的,影响不太好。再说,时间也确实不早了,该吃中饭了,饿着肚子上路,两个技术员和司机只怕也会有些意见,下次都不愿意跟自己下乡。
“嗯。”张淑珍这才松开了手,“就家常便饭,自家酿的米酒,杀了一只老母鸡。”
来到张淑珍家后,这个敏感的女人还一直记着赵政策在山上那句耐人寻味的话语。等到赵政策尿急从屋后的茅房里出来后,她居然就站在屋后面等着,低声问了句:“赵县长,是不是有什么风吹草动?”
赵政策略微有些尴尬,但还是很认真地点了点头:“不是风吹草动,而是今年一直就对私营经济管控得比较严,所以,生产规模控制住,不要让人太惦记了。”
顿了顿,赵政策又补充了一句:“不过,过了今年政策应该就会有松动,你放心好了。”
“赵县长,您在桐木乡不是大搞木材加工厂和石场吗?”张淑珍就禁不住问了一句。
“那不一样。”赵政策苦笑了一声,只好耐心解释了一句,“那些工厂都是乡政府占有一定股份的,算是合资企业,和私营企业有所区别,明白吗?”
“哦,谢谢赵县长。”张淑珍这才彻底明白过来,“本来我是准备今年把糖果卖到外地去的,看来还要缓一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