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么多年的经历,赵括也从当初的不事农桑,对农业知识一无所知的小白成为了一位老农,他懂得很多的耕作办法,能一眼辨认出不同的粮种,虽然不及展,可是赵括拥有很多超前的眼光,就比如选种育种,建立种子田,施行良种繁育,单种单收,精心管理,防止混杂。

增加粮食的品种之类,这项技术最早是出现在东汉,真正发扬光大是在西晋,赵括让这项技术提前了数百年,而赵括在农业方面的最大成果不只是选种和育种。赵括在农业领域最大的贡献应该是推广冬麦,完成了当下尚未成型的轮作复种技术...跟展坐在一起,两人从最基本的农业知识进行谈论。

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技术类书籍大概是西汉的氾胜之所汇总的《氾胜之书》,而在他之前,并没有相关的农业技术类书籍出现,而氾胜之这个人又是在西汉晚期,距离现在还是非常的遥远。展若是能编写出一部农书,绝对是能超越《氾胜之书》的地位的,可惜,展最笨,他能做,却不太会说。

赵括刚好跟他相反,能说却不如他能做,两人互补。

从耕田开始书写,从如何改变土质,到如何碎土,完整的阐述了耕,耙,磨,压,锄相结合的耕作体系。两个人还常常召集农家弟子,按着不同的地方,写出了不同的版本,因为在不同的耕地环境里,耕作技术是不同的。赵括跟展这么一忙活,就是足足忙活了半年多的时间。

两人还在不断的修改,完善自己的农书,同时,赵括也提出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其中谈到耕犁的巨大作用,赵括与展之间却出现了一些争议,两个人吵得面红耳赤,当然,这纯粹是技术上的争议,赵括认为耕犁的作用是翻土,灭茬,压草,而展认为耕犁只是用以破土松土,而其余的事情则是要借助不同的农具。

两个人亲自来到耕地,查看耕犁,并且按着两个人的说法来进行耕作,纯粹的耕犁来完成多项工作和分开工具来进行,到最后,赵括惨败,展说的没错,耕犁并不能取代其余农具来完成多项工作,即使能完成,效果也并不是很出众,这跟赵括所想的有些不同,他皱着眉头,不知思索着什么,走进了墨家的工坊。

接下来的几天内,赵括就住在了墨家的工坊,不肯出来见展,展有些困惑,按理来说,赵括不是如此小气的人啊,他怎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呢?如此等候了几天,展终于忍不住的走进工坊里,正要跟赵括说道说道,他就看到赤裸着上身,被汗水所湿透的赵括,赵括已经上了年纪,可那身的腱子肉,看起来还是那么的粗壮,让人敬畏。

赵括正在低着头,捣鼓着什么,不少的墨家弟子围在他的周围,大声的谈论着,展费了好大的劲,方才挤了进去,赵括正在摆弄着面前的犁,他似乎是铸造了什么铁器,做了一件新的耕犁,在报废了几次之后,赵括得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赵括对耕犁做了一点点的改进,赵括看到展,激动的将他来到了面前。

展认真的打量着面前的耕犁,想要看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么一看,还真被他发现了不同,首先是,直辕被做成了曲辕,另外就是在耕犁下加了壁,赵括将这称为犁壁,经过改进后的耕犁,是可以达到赵括所说的那个地步了,既然赵括如此说了,展也不含糊,双方再次比试了一次。

好家伙,只是两处小小的改动,让耕犁变得既省力又便捷...效率远远的超过了从前,展不由得瞪大了双眼,赵括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这就不是赵括从后世带来的经验了,赵括前世完全不知道什么耕作农具之类的事情,只是因为长期的耕作,他感觉耕犁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就踏出了第一步。

这是他完全自主完成的,是一项本该在百年之后出现的技术。

时代总是在发展的,这片土地上所能养活的人也在慢慢增加,从如今的千万,到后来的十几亿...赵括弄出的新耕犁,作用巨大,什么也没做的墨家只是因为协助赵括而得到了巨大的赏赐,因为这项技术在推广之后,能为秦国节约很大的人力,墨家似乎是有些被刺激到了,有几个墨家弟子都快爬上高级爵位了,这让他们决定暂时将研究方向放在农具上。

与此同时,还在进行的就是学校的事情了,这件事,赵括完全交给了成蟜和张苍,成蟜作为长安君,秦国关内侯,当然是有着足够的威望,无论是招老师,还是要做别的事情都方便了很多,而张苍虽然没有多大的名声,可是他很有能力啊,自从赵括将他抓壮丁,让他来帮忙后,他甚至还瘦了一些。

张苍现在都没有办法再去读书了,这让张苍非常的郁闷,可是为了能继续读书,为了能读完赵括家的藏书,他只能被迫出卖自己,来帮助赵括完成这些事情。成蟜叫来了一百多位拥有文化知识的老师,给与他们秦国的编制,如医官那样,他们成为大秦第一批的学官,学室的官吏是不算为职业学官的,他们平日里都是由当地官吏来兼职的。

在得到足够的老师后,张苍开出了课程表,同时要求咸阳帮忙,号召各地的百姓将孩子们送来这里学习,咸阳实在太大,有些偏僻地区的孩子来到这里还要住宿,这些可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