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赤卫队(第1/3页)
章节报错
话说,四军主力下山之后,书记李润石、军长王凯、参谋长汪洱卓,也包括教导大队大队长刘懿,都一起离开了。
现在留守根据地的部队高级将领,就剩下了刚刚被任命为四军副军长的鹏石穿,以及被程刚建议留下来的原十一师师长,现红五军参谋长张梓青等几位军事干部。
再讲到根据地的军事编制,粗看之下确实有些迷糊,主要是因为此时的规划远没有后世那样的正规,所以出现了很多临时性的举措。
同时,又因大环境不够稳定,为了适应这一年来局势的不断变化,整个编制的细节也一直在调整。
最开始,槿甘山会师之后,新建立的红四军分成了三个师,可是后来发现师级编制过大,实际兵力过少,在战斗中不便于指挥,于是改为以团作为主要单位。
而若是再细说的话,团的编制其实经历过不少调整。
除了以洪城起义余部为主的二十八团、秋收起义为主的三十一团、元汪两人的地方武装改编而来的三十二团、湘南起义农军改编的二十九团之外,在一年中还存在着其他的团级单位。
比如当初会师时,湘南农军就组建了一个十二师,下辖三个团,但很快这三个团就因为各种原因撤销了。
所以,现在哪怕加上鹏石穿的红五军改编来的三十团,总计能拿得出手的战斗单位也就五个团,总计七千左右的兵力。
即使如此,也不是所有单位都是满编的状态,而且部队素质也是参差不齐。
其中战力较强的有二十八团和三十一团,其次的就是二十九团,然后再是三十二团。
首发网址m.vip
至于三十团,底子确实不错,所以也不算差,只是刚刚上山,还未能调整适应过来,具体情况尚不明确。
同时,时局所限,各单位的兵员数量也难免会存在差距,比如下山的两个团加上军部直属单位,将近有四千多人。
而留守的二十九团、三十二团加上三十团,总兵力不到三千人,着实寒酸了不少。
光凭这三千人,一方面需要守住槿甘山一带的五大哨口,另一方面又得监控其他隐蔽的山路,确实有些捉襟见肘的感觉。
所以对于当下的几位指挥员来说,想要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下,达成守住根据地的战略目的,怕是得消耗不少脑细胞,这些日子也没少熬夜。
不过话又说回来,至少这比历史上的情况还是要宽裕些的,至少二十九团没丢,红五军最后上山的人数也多了几百,最后拢共算下来,人数直接多了一倍。
时下已经到了12月底,原本应该1月14日才下山的红四军主力,提前了半个月出发,而与此同时,敌人虽然尚未形成合围之势,却已经开始抵进根据地外围。
和以往不同的是,因为这次敌人分五路进军,兵力雄厚,想要像之前一般御敌于山下已经基本不可能了,否则稍加不注意就会被对方包围。
但这也并不代表李润石就愿意直接放弃根据地,远走赣南。
正如当初所计划的,赣南肯定是要去的,但不是现在,相比于历史,此时的红四军无论是兵力还是装备,都可以说强上了好几层。
而最要紧的槿甘山根据地,虽然还是要面临兵力悬殊的问题,但暂时稳定现状问题还是不大,那么利用这段时间,就可以好好施展一番了。
视线再回到刚下山的红四军这边,李委员和王军长此时正在凝岗的一处村子里,和当地的赤卫队长聊着工作。
“周队长,辛苦你了,现在老乡们还好吗,粮食够不够吃,柴米油盐有没有缺的,赤卫队这边有没有需要我们帮忙的地方?”
这算是李润石的一个习惯了,每到一处都得先做好调查工作。
“李委员,我们这边都好。今年家家户户都分了田,加上又是丰收,每家里多多少少都有些存粮,肯定够吃的。
听说果党的军队要打过来,村里老早就让大家把一部分粮食搬到了山里。
之前县里的供销社还特地过来收粮食,大家卖了不少,顺带也买了些东西,都够用好几个月的了。
赤卫队的事你放心,红军送给我们的子弹还留着呢,这回就等着给白军吃顿好的!”
因为这一年来较为稳定的局势,凝岗全县的老乡们基本都过得不错,所以哪怕红军暂时撤离了,基层组织的工作还算顺利。
为了维持这么大规模的部队,同时也为了在后面的战争中不把粮食留给敌人,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各县各乡都花了不少人力财力收购粮食,然后运输到山内存储起来。
以此时的基层水平,“统销统购”那种大杀器根本施展不起来,所以只能用这样的笨办法。
对于农民而言,粮食就是他们的生存之本,所以除非必要的情况,他们宁愿把收获存在自家粮仓里被老鼠吃掉,也不愿轻易出售。
因此为了回收更多的粮食,确实也花了基层同志们大量的精力,可以说除了太过分的暴力手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