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新的路途(第1/2页)
章节报错
以莫白的观察,明乡军比一般的部队更加狠辣果决一些。
这非常对他的胃口。
正如之前那个印度人所说的,这片海滩果然变得鲜红了起来。
看到此情此景,麦肯眼角抽了抽,断掉的左手小拇指不由得隐隐作痛。
当年在广岛,也是在一处码头上,法国士兵和日本伪军的鲜血染红了大海。
如今只不过是法国士兵和幕府伪军换成了英国士兵和马来伪军。
好在当日自己还是刀下鱼俎,如今,自己已经以“大明人民的老朋友”的身份,成为了座上宾,可以用旁观者的角度观察这一场疾风骤雨的战斗。
当然,仅仅只是“大明人民的老朋友”这样的身份,麦肯是不太满意的。
“大明人民的老丈人”这才是麦肯更加希望的归宿。
你说当年正是他麦肯一手将心投意合的小两口逼得私奔,亡命天涯?
污蔑!
这是赤裸裸的污蔑!
这不过是一个没有文化的纽约老父亲,对于女儿终身幸福的小小祝福罢了。
只不过表达的方式不太妥当,能有什么恶意呢?
莲娜婚礼我在场,夫妻洞房我关门,莲娜嫁给大明的公子,我麦肯·索斯盖特是第一个举手赞成的!
麦肯在一旁琢磨着自己下半辈子的归宿,莫白已经指挥后续部队打扫战场了。
将敌人消灭后,再把敌人的尸体绑上石头,尸沉大海,以防止瘟疫。
至于类似罗约翰这样背叛祖宗,自决民族的败类,更是被获救的华人百姓徒手分成了百来块,丢进了附近的一处猪圈。
用行话来说,英国人吃的是馄饨面,这些家伙吃的则是板刀面。
而且还是猪肉板刀面。
要知道,在江湖上,若是被水匪抓住,能吃上馄饨面,留个全尸可是幸运的事情。
这种待遇上的差别,说明了在百姓们看来,汉奸比敌人更加可恨。
此事古来如此。
将汉奸们处死之后,华民们抱着亲人们喜极而泣。
劫后余生的喜悦是一方面,数百年来的游子,今日终于重回母亲的怀抱,这是喜悦的另一方面。
有根了。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沉淀在血液中古老的记忆,这份自豪感,再次苏醒了。
·
其实这一次,英马政府原本的计划倒并不是要把他们当做远东犹太人,全部送肥皂厂。
倒不是说,英马当局有多么仁慈,而是正是因为有大明的存在,使得他们不敢这么做。
大英本土那边能对犹太人搓圆捏扁,是因为犹太人除了金币,他们的背后一无所有。
而南洋的华人背后,站着的可是大明。
将十几万华人送去练肥皂,那不得引得朱富贵那个暴君震怒,增兵东南亚啊?
那可是全欧洲公认的战争疯子,不能用常理判断。
马来亚的那几艘小破船,面对明国南洋战区就已经非常吃力了,更别说北殷的那些巨舰了。
在面对大明南洋都指挥使司的咄咄攻势之下,英马政府自知从本土及印度争取援军无妄,打算将这些华人作为手中要挟大明的筹码。
甚至,他们还准备在亲西方的所谓进步华裔当中,挑选一批人组建华勇兵团。
以大英纵横天下两百年,经营殖民地无数的经验来看,这些由叛徒组成的部队虽然战斗力可以忽略,但是对于对方的精神伤害是极大的。
尤其是当他们喊着“老乡,我是中国人”,拿出机枪扫荡的时候,往往能够起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只是,圈养汉奸其实也是会有成本的。
后世随着东方大国与灯塔国国力、财力、生活水平客观上接近,cia的策反与招降纳叛的工作,从客观上来说,变得举步维艰起来。
这个时空更是如此,正如陈安民老爷子所说,德武十一年去当汉奸,实属脑壳进水。
英马当局能够招到的,也只有类似罗约翰之类的败类垃圾作为驱使了。
再想像历史上一样,依靠道貌岸然的说教,自诩文明正义的俯视,高人一等的文化霸权,来低成本,甚至负成本的招纳一大批所谓精英,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简单来说,得加钱!
谈及钱,只能说,伦敦铸币厂印钱还是要花时间的嘛,印出来的英镑,各部门圈地分赃,也是要是要时间的嘛……
等增发的货币到达马来亚,这就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了。
更令英马政府感到困惑和费解的是,不知道是不是错觉,虽然帝国增发的货币还没有以拨款的形式到达总督府的对公账户上,但南洋地区民间的英镑却似乎毫无征兆的多了起来。
以至于,通货膨胀反而导致用来豢养明奸的成本日益攀升了。
所以最终英马政府下定决心,将砂劳越的华人作为谈判的筹码,准备对明人进行一场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