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自然是有罪的。

但是徐春申冤枉不冤枉,也是冤枉的。

因为徐春申的所做所为很多时候,都是约定成俗的规则,很多时候,徐春申面临的很多问题,都是不能通过正常的手段来解决。

让他不得不铤而走险。

这是他的不幸,也是大明的不幸。

虽然这一次变动之后,少府的商业版图又大大扩张了一步,但是朱祁镇并不是太开心的。

因为他发现,他这些年的努力,不过放出来一个东西。

那就是官僚资本主义。

细细看来,中国经济的版图,十分之三都是少府,剩下十分之四都掌握在其他权贵士绅手中。

剩下的一点点的版图,才是所有商人整合起来的份额。

朱祁镇对这个比例,并不是太高兴的。

有时候,他也想不清楚,他这样做到底是发展商业,还是遏制商业?

只是,这个问题,朱祁镇一时间也没有办法解决。

他的屁股毕竟坐在大明皇帝的位置上,而这些权贵官僚与他是一体的。朱祁镇不可能砍了手足,让他们让出其中庞大的利益。

足够杀人害命的利益。

想想朝廷不过是想征收商税,就搞出这么多事情来。

如果朱祁镇要这些人退出,将赚钱的买卖让给那些泥腿子,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不用想就知道,是要动摇国本的。

但是这样下去,朱祁镇也觉得不行。朱祁镇想来想去,从一边翻出一个册子,上面写着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十几条。

其中有很多关于经商的规定。

这就是朱祁镇为准备的民法典。

侧重保护底层百姓与商人的利益。也起到了规范经商的作用。

当然了,这些条款有些朱祁镇想到的,有些却是大明律之中有的,不过分散在很多法条之中,朱祁镇一一将这些法条都给捡了出来。

但是就这些够了吗?

当然是不够的。

很多法律都要因地制宜。要符合现实。

所以制作这一套法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朱祁镇准备将各大行的行规整理一番,做些删减,然后与这些内容合并在一切,整合成一个体系。

只是,朱祁镇觉得,这一件事情不适合在北京来办。

北京的商业气氛其实是比不上官僚文化的。

即便是最赚钱的遵化铁厂,像一个衙门也胜过像一个企业。所以朱祁镇制定出来的商业规则,仅仅适应于北京是绝对不行的。

而江南乃是大明商业的中心所在。

必须适应江南的情况才算可以。

朱祁镇心中有一种感觉,他觉得他似乎很有必要去一趟江南了。

朱祁镇不得不面对,大明政治权力与大明经济重心的一次碰撞。这样的情况,朱祁镇知道此早要来的。

这一次江南之乱,正好拿来作为借口。

只是南巡是一件大事,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要考虑,最重要的是先整顿好朝廷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