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有一支兵马挡住了石亨的进攻,瓦刺大军才得以撤如燕然山中。

石亨事后才知道,乃是阿次帖木儿。也就是瓦刺的太子。

当然了石亨所部也精疲力尽了,只能修整。

在这里安营扎寨虽然不是石亨定下来的,但是石亨却下令就地驻扎。

原因很简单,当时明军元气大伤,如果撤退的话,不知道多少伤员会死在途中。再加上一鼓做气,二而竭,三而衰。

这一天鏖战,明军士卒何止是一鼓做气,简直是从崩溃的边缘走了一圈,不仅仅体力严重透支,很多人当晚下马之后,都不能上马了,浑身上下无处不痛。

更多是心力透支。

在生死之间走了一圈,士气消耗殆尽,而今他们所有的心力都消磨殆尽,什么为国为家,都是虚的,他们只想活下来。

而今还有一场大胜的虚气给撑住。如果撤退的话,很可能自行崩溃。

其实这个时候,不需要多,只需数千精锐夜袭,就足够让石亨崩盘。石亨将麾下的体力心力,用到了极致。

不给自己留一点余地。

他也知道,杨洪就在后面。

故而与其撤退,不如等后军到来更安全一点。

才有而今的局面。

杨洪还是有些担心,说道:“也先真死了吗?”

石亨冷笑说道:“绝对死了,如果也先不死,你觉得瓦刺不会会甘心如此?”

石亨的判断,既对也错。

也先的生命是走到了尽头,但是他也低估了这一场战事对瓦刺的消耗,石亨伤亡惨重,但是最基本的军队骨架,也就是指挥组织体系还保全了。

所以即便石亨昏迷了数日,大军还在这一套体系的指挥之下,但是瓦刺并不一样。

这一场大战之中,瓦刺中坚力量,也就是各部落的首领,下面的千夫长,几乎死了一茬。

要知道瓦刺与明军不一样。

明军将领也损失惨重,但是死一人立即提拔下面的人就行了,武学为明军提供了大量的底层军官。

说他们都合适合格,那却未必,但是总体上来说,比之前的军官质量要好多,最少不会无人可用。

但是瓦刺用的是成吉思汗那一套,也就是下面每一个将领,从万夫长到百夫长,都是军政民政一把抓的。

在上层还有各部落的分歧。

死的将领,却未必又那么好替补,有些部落首领的儿子长大了,可以胜任,但是有的人没有儿子,或者儿子还小。

那该怎么办?

所以瓦刺要解决的,不仅仅是瓦刺军中将领替补的问题,而是相当多部落继承的问题。

要知道这些问题,在太平的时候都容易出问题,更不要说在剧烈的变动之后,瓦刺贵族阶层死伤惨重。

可以说是从马哈木为阿鲁台所杀之后,瓦刺贵族被摧残最狠的一次。

其中问题有多少,就可想而知了。

不将这些问题理清,如何能出兵?